由于长期受封建主义的束缚和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摧残,近代中国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度缓慢,钢铁工业技术水平及装备也极其落后。解放前夕(1949年),由于受长期战争的破坏,我国生铁产量只有25万吨,钢产量还不到16万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现代钢铁工业基础,至1960年钢产量超过了1000万吨,某些生产指标接近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1960年到1966年间,在困难的条件下我国钢铁工业继续得到发展,如炼铁方面以细粒铁精矿粉为原料的自熔性及超高碱度烧结矿生产技术、高炉喷吹煤粉技术和复合矿冶炼技术。1966年至1976年间,我国国民经济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钢铁工业装备陈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技术经济指标落后,生产效率低、品种少、质量差、成本高。
从1977年开始,我国钢铁工业走向持续发展阶段,到1982年钢产量达到3700万吨,
仅次于苏联、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四位。到1996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1亿吨,跃居世界第一。此后的10年内,我国钢铁工业持续高速发展,粗钢产量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至.2007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4.89亿吨,占世界粗钢产量的36.4%。我国不锈钢产量自2006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位后,2007年不锈钢粗钢产量达到720万吨,占世界不锈钢粗钢产量的25.7%。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
我国是个铁矿石储量比较丰富的国家,目前已探明铁矿石储藏量为593.9亿吨(其中的415亿吨矿石为磁铁矿),但品位低,含铁量大多在30%~35%。近十多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的高速增长对铁矿石的需求迅速增加,国产铁矿石数量远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大量依靠进口。自2002年铁矿石进口量突破1亿吨后,铁矿石进口量每年以15~20%速度增长,到2007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达到3.83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