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硫分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炼焦、气化、燃烧等各种用煤工艺中,硫都是一种有害的杂质。焦炭中的硫在高炉冶炼过程中会转入生铁中,而致使铁热脆,对钢铁产品极具危害。硫在煤中以有机硫和无机硫两种形式存在。无机硫主要存在于矿物质中,在洗选煤的过程中可除去一部分;有机硫存在于煤的有机质结构中,很难清除,一般用物理洗选的方法不能脱除。
磷:煤中的磷主要是无机磷,也有微量的有机磷。炼焦时,煤中磷全部进入焦炭;炼铁时,焦炭中的磷几乎全部进入生铁,使钢铁冷脆。因此,磷是煤中的有害成分。我国的煤源一般含磷都很低,一般不会超过炼焦用煤的工业要求(<0.03%)。因此,我国通常不测定煤中的磷含量。
矿物质:有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之分。原生矿物质是植物生长期间,从土壤中吸收的碱性物质和成煤过程中泥炭化阶段混入的黏土、沙拉、硫化铁等,前者无法除掉,后者可通过洗选除掉一部分。次生矿物质是指煤在开采过程中混入的顶板、底板和煤夹层中的煤矸石,这部分矿物质密度较大,可用重力洗选法将其除掉。矿物质在煤完全燃烧后以固体形式残留下来,称为灰分。在炼焦过程中,煤的灰分几乎全部残留在焦炭中。煤的灰分不仅降低焦炭的强度,而且给高炉冶炼带来不利。因此,灰分是衡量煤质的重要指标。
水分:煤的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内在水分的含量取决于煤岩的变质程度,一般来说,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内在水分越少;外在水分的多少则取决于开采、破碎、洗选、储运等条件,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的和称为总水分。水分波动过大,将直接影响焦炉操作的稳定。